本文转自:人民网-上海频道
人民网上海7月23日电(记者董志雯)7月23日,上海杨浦长白新村街道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上发布了228街坊大思政课程。在杨浦区委宣传部、长白新村街道和学校代表的共同启动下,228街坊大思政实践基地正式揭牌。
记者获悉,该课程体系立足228街坊工人新村文化阵地,创新构建“理论+实践”“传承+创新”的立体化育人模式,为辖区大中小学生提供沉浸式思政教育体验。
课程体系确立四大育人目标:通过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,借助实践育人锤炼综合能力,依托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,立足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活力。其中特别注重将工匠精神、劳模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,引导学生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。
大学思政公开课“微讲堂”、初中劳动教育“微课堂”、 红色档案教育“微党课”、工人新村故事“微宣讲”、“美楼”社区“微治理”、红色研学“微漫步”等六大主题课程,有效整合了辖区内各方资源,有效强化了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实效性。其中,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《人民城市人民建》精品课程,系统解读228街坊的更新实践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开发“七彩228”劳动课程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。市、区档案馆联合推出“跟着档案学党史”特色课程,通过珍贵史料讲述城市发展故事。跨年龄层的长白228宣讲团,用鲜活语言传递社区变迁的动人故事。大中小幼学生参与“美楼季”社区治理实践,培养主人翁意识。杨浦滨江至228街坊的行走路线,让青少年在丈量城市中感受时代脉动。
课程体系突出三大融合特色: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,在实地考察中深化认知;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有机结合,鼓励学生在守正中创新;普惠教育与个性发展协同推进,满足不同学段学生需求。特别是将228街坊IP打造、文创设计等新颖形式融入教学,极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。
为确保课程实施效果,街道构建了三级保障体系:组建由高校专家、档案工作者、社区骨干等构成的复合型师资队伍;制定周密的安全管理预案;整合工人新村展示馆等实践平台资源。通过街校联动、资源共享,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从“单向灌输”到“双向奔赴”的转变。
该课程体系的推出,标志着长白新村街道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方面迈出关键一步。未来,街道将在区委宣传部、区档案局等多部门指导下,持续优化课程内容,拓展实践载体,不断贡献长白智慧。
在活动的第二环节,“读档学史 我来说”系列活动之“城市更新,档案见证,对话长白 228 街坊”开讲,播放短视频《上海城市更新新生态——长白新村的蝶变》,杨浦区档案局孙良讲授思政课《档案记载 228 街坊的前世今生》。
随后,通过论坛对话的形式,以一件件档案为视角与嘉宾们一起探究长白工人新村的前世今生,感悟人民城市的奋斗故事。
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